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为进一步推动实施《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落实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20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部署,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和水平,学院总务处组织食堂、医务室、明德物业绿化保洁等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通过摆放展板,悬挂横幅,发放材料等形式进一步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绝大多数感染者要经过五到十年时间才发展成病人,一般在发病后的2—3年内死亡。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性传播:无论是异性或同性之间的不安全性行为,都可引起艾滋病病毒的传染。
血液传播:如果接受了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则会感染上HIV。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最为危险。
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HIV携带者,那她所生孩子有三分之一感染的可能,感染可发生在怀孕期间,分娩时或哺乳期间,母亲可在怀孕,分娩,哺乳时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婴儿。
作为个人,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针灸或手术,
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不与其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等。
日常生活接触会传播艾滋病菌吗?
一般的生活接触都不会传播艾滋病,如握手,共用餐具,共用厕所,共用电话,一起游泳等。
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也不会传播艾滋病。
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工作,生活或者照顾艾滋病感染者,都不会感染艾滋病毒。
遏制艾滋,履行承诺,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
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参与和合作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维护社会安定。
下列途径不会传播:
礼节性亲吻
共同用餐
握手
蚊虫叮咬
共用寝具